首页>行业 > 聚焦 >
房企寒冬真的要来了?碧桂园风波背后引发的思考 2018-04-15 15:29:31  来源:

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曾对公司的“高周转”一直颇以为豪。他曾说过,“拿地三个月内必须开工,第五个月可回收资金。这样的速度别人做不到,我杨国强能做到。”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,当年碧桂园依靠“高周转”在三四线城市攻城略地,成功坐上了中国房企“头把交椅”,如今却被“高周转”拖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。

4月5日至11日,碧桂园一周之内连续下发三份文件——《关于提高周转速度、加快有质量供货的紧急通知》《关于提高集团各单位工作效率、促进项目高周转的通知》和《关于项目报建高周转的通知》,意在进一步提高周转速度。

文件甚至要求,设计院接到营销户配及设计要求后,当天内出图(通宵)。对此,杨国强还算了一笔账:一个优秀的规划设计师十天拿1万元。如果下午下班后接到规划图要设计,找5人通宵做出来后,连续两天假补休,也是5人X2天=一人10天,即付出一万元设计工资而已。

几份文件一出,设计师们坐不住了,纷纷在其群里吐槽,有好事者更是将发言截屏发到了网上。

无需赘言,这么做对设计师们来说,既不公平也不合法。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,这是基本人权也是《宪法》《劳动合同法》明文规定的员工合法权益。现在,连乡下的小作坊都不敢要求员工通宵加班,更遑论堂堂一家上市公司。

当然,这么做在客户眼里也是危险的。据媒体报道,碧桂园如今在所有有三四五线城市新获取项目,均要求4个月开盘、5.5个月资金回正、6个月资金再周转。虽然“中国速度”闻名世界,但看看网上的留言,几乎所有网友都对四个月就开盘持质疑态度。人们很难相信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,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建成一个“五星级的家”,毕竟萝卜快了不洗泥。

这背后的问题,杨国强恐怕自己也清楚。这些年,在万科、soho中国深耕一线城市的时候,碧桂园抓住机遇布局三四线城市。2017年,碧桂园销售额达5500亿,成功超越万科和恒大,成为国内房企“老大”。不过,三四线城市人口规模就那么大,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的供地已经过剩。未来,房企在三四线城市的“掘金之旅”未必乐观。

更关键的是,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,新任央行行长易纲表示,“我们已经做好迎接货币政策收紧的准备”。对房地产市场来说,货币政策紧缩对其产生的影响极为明显。一来,房地产企业融资会比较困难;二来,消费者从银行申请贷款也比较难。

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、调控严格,三四线城市人口不足、房子过剩。而市场就那么大,一旦未来货币政策再收紧,房企要靠什么来盈利?
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,只能依靠高速的资金周转,在危机到来之前,赶快撤离。碧桂园此次风波,表面看来是将压力层层传递给了设计师,背后却反映了房企对市场的焦虑。

这些年,焦虑的房企不只碧桂园一家,房地产市场上的几大公司都在谋求转型出路,孙宏斌虽然嘴上说“不转型、不做互联网、不看好物业上市”,却接下了乐视这个烫手山芋;许家印决心投资千亿,进军高科技领域;郁亮提出未来万达将从“住宅制造商”向“城市服务配套运营商”转型……

杨国强呢,因为一直是一个危机感特别强的人——据杨国强的身边人说,“他整天都在担心公司会倒闭”;所以,反应在他身上,焦虑转型的症状就更为明显。

种种迹象显示,对房地产企业来说,冬天可能就要来到。碧桂园的“高周转”或许是在冬天之前,快速的变现。不过,这种行为却很可能加速了冬天的到来,因为这引发了人们对房产质量的怀疑,或影响公司的品牌价值。对一家公司而言,建立品牌价值不易。碧桂园,且行且珍惜。

关键词: 寒冬 风波 背后

热点
图片 图片